欢迎访问法律桥>>
关于法律桥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English
法律桥:中国最早和最具影响力的法律原创网站

电子空间(cyberspace)的发展与规制(2002)

作者:张永伟 来自:法律桥 时间:2004-12-17 22:49:20 点击:

注:

1.转引自郭诚忠:《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的电子商务总体框架》(二)<http://www.eccn.net/lilun/>

2.Nada Alees Geha, A Journey into Cyberspace and Its Effect on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8 Tul. J. Int'l & Comp. L. 391(2000).

3.John Perry Barlow,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of Cyberspace. .

4.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

5.典型的论述如 James Boyle, Foucault in Cyberspace: Surveillance, Sovereignty, and Hardwired Censors, 66 U Cin L Rev 177, 178 (1997),在该文中,作者宣称,"长期以来,热心于互联网的人们坚信:互联网将是免于政府干预之物。"做为网络自治模式的代表人物,则是电子空间法律研究委员会主席David R. Johnson和美国乔治敦大学的David Post教授,在下面这些文章中,他们建立了网络自治模式的系统理论: David Johnson and David Post, Law And Borders--The Rise of Law in Cyberspace, 48 Stan L Rev 1367,(1996);. David Post and David R. Johnson, Borders, Spillovers, and Complexity: Rule-making Processes in Cyberspace (Apr 5, 1997) ; David Post and David R. Johnson, The New 'Civic Virtue' of the Internet (Feb 1998); David G. Post, Governing Cyberspace, 43 Wayne L Rev 155 (1996); David G. Post, Anarchy, State, and the Internet: An Essay on Law-Making in Cyberspace(1995) 与之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还有: John T. Delacourt, The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Internet Regulation, 38 Harv Intl L J 207 (1997); John Parry Barlow, A Cyberspace Independence Declaration, 65 U. Chi. L. Rev. 1199(1997); Dan L. Burk, Federalism in Cyberspace, 28 Conn L Rev 1095 (1996); Joel R. Reidenberg, Governing Networks and Rule-making in Cyberspace, 45 Emory L J 911 (1996).等,在上述这些学者的参与下,形成了反对政府管理互联网的系统的自治模式理论。笔者以下对自治模式的介绍和批评,没有特殊说明的,均引自上述文章。

6.Llewellyn J. Gibbons, No Regulation, Government Regulation, or Self-Regulation: Social Enforcement or Social Contracting for Governance in Cyberspace, 6 Cornell J.L. & Pub. Pol'y 475 (1997)

7.同注4。

8.B.carpenter, Architectural principles of the Internet. Network Working Group document (1958), June 1996.

9.[英]蒂姆.伯纳斯-李著:《编织万维网》,张宇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10.Developments in the Law-The Law of Cyberspace, V: The Domain Name System: A Case Stud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Norms to Internet Governance, 112 Harv.L.Rev.1657, *1658.

11.同注8。

12.同注8。

13.笔者在此用科学史学家T.S.库恩关于科学研究范式的概念,对自治模式论者的立场进行评价: T.S.库恩关于范式的概念指"以一种或一种以上过去的科学成就为坚实基础的研究,这些成就被某些特定的科学界人士在一定时期里承认其提供了进一步实践的基础。" "一项研究范式就是科学界的一个世界观,以及它的一整套信仰和承诺――概念的、理论的、方法论的、手段的。范式指导科学选择问题,评价数据、以及主张理论。" (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 10.)

14.Mark Gould,Governance of the Internet: A UK Perspective-Paper for IIP workshop on coordin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ternet (http://aranea.law.bris.ac.uk/)

15.国际互联网将全球几百万台电脑主机如蜘蛛网般联在一起;主机之间互相寻访、交换信息,而不出错,是因为每一台电脑主机在互联网中都有一个网络地址,术语为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是一组枯燥难记的数字,例如:192.41.16.10。为了使IP地址容易记忆,电脑网络科学家就发明了"域名"(Domain Name)的方法,将每一个电脑主机IP地址对应任意一组有意义的英文字母,它确定了我们要访问站点的网址。域名对于网络世界的有序非常重要,它被形象的称之为电子空间的"不动产"。

16.Internet Governance: Towards Voluntary Multilateralism, Keynote Address by Dr. Pekka Tarjanne, ITU Secretary-General .

17.A. Michael Froomkin,Of Governments And Governance,14 Berkeley Tech. L.J. 619(Spring, 1999)

18.同注17。

19.在IP地址和域名管理的分工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制定IP地址和域名的技术标准;网络方案公司(Network Solutions, Inc)对全球电脑主机IP地址和域名分配和管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则提供超级电脑数据库,储存全球电脑主机IP地址和对应的域名;国际互联网中心(InterNIC)则统筹以上三个机构的关系,并具体负责全球互联网第二层域名的注册。世界上任何一部电脑主机要联上Internet,首先要向网络方案公司申请IP地址,然后向InterNIC注册域名,这部主机的IP地址和域名就被存入AT&T的数据库中,就在国际互联网中占了一个网点。1996年11月12日,为了保证域名政策的公正、公平、公开,由Internet协会(ISOC)、互联网分址机构(IANA)、Internet架构委员会(IAB)、美国联邦网络委员会(FNC)、国际通讯联盟(ITU)、国际商标协会(INTA)、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同发起并组织了一个机构,称为国际互联网方案委员会(IAHC),负责管理Internet最高域名(TLD)。
由于域名规则制定机构和争议解决机构基本上在美国,它对地方性商标域名重合问题、跨国域名争议解决等带来了不便,尽管在美国政策的倡导下,对顶级域名方案进行了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

20.所谓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它使得某一行业只有在一个企业生产的时候才最有效率。这造成以下结果,要么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垄断企业独占市场,其他企业难以进入;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进入造成负利润。电信业具有典型的自然垄断特征。――参见张维迎,信息、管制与中国电信业的改革,《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第233页。

21.汪向东,互联网的规制问题,《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第262-263页。

22.Lawrence Lessig, The Constitution of Code: Limitations on Choice-Based Critiques of Cyberspace Regulation. 5 CommLaw Conspectus 181(Summer, 1997)

23.Timothy S. Wu, Note, Cyberspace Sovereignty?--The Internet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10 Harv. J.L. & Tech 647 (1997)

24.Jack L. Goldsmith ,AGAINST CYBERANARCHY. 65 U. Chi. L. Rev. 1199(Fall 1998)

25.曹沛霖著,《政府与市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第142页。

26.汪向东,互联网的规制问题,《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第262-263页。

27.Michael Froomkin, The Metaphor is the Key: Cryptography, the Clipper Chip, and the Constitution, 143 U. Pa. L. Rev. 709 (1995)

28.传统的加密技术是秘密密钥加密技术,也称单密钥加密技术,简单的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握有相同钥匙的人才能够解开相应的加密信息。这在信息时代是一件很繁琐、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想和许多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实现秘密通讯,用这种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就根本不可能。信息时代的公开密钥加密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公开密钥加密技术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不一样的。我可以将我的加密密钥公开,成为公开密钥,而仍将解密密钥保密,作为秘密密钥。任何人如果想向我发送加密消息,都可以找到我的公开密钥,然而,以其加密的消息却必须用我自己保留的秘密密钥才能解密。

29.[美]德沃金著:《法律帝国》,李常清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282页。

30.Lawrence Lessig, Reading the Constitution in Cyberspace, 45 Emory L.J. 869 (1996)

31.Lawrence Lessig教授在 Reading the Constitution in Cyberspace, 45 Emory L.J. 869 (1996);Constitution and Code, 27 Cumb. L. Rev. 1 (1997);The Constitution of Code: Limitations on Choice-Based Critiques of Cyberspace Regulation. 5 CommLaw Conspectus 181(Summer, 1997)三篇文章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32.Lawrence Lessig, Reading the Constitution in Cyberspace, 45 Emory L.J. 869 (1996)

33.杨解君:《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若干观点的评析》,收于罗豪才主编:《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第326页。

34.同注32。

35.同注32。

36.同注32。

37.王小东著,《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第190页。

38.在WTO的有关协议中,涉及电子空间国际一体化的的法律文件主要有四个,即货物贸易中的《信息技术协议》(ITA),服务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基础电信协议》,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此外,还有一个正在讨论中的议题是电子商务

39.Views & Perspectives: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40.A. Michael Froomkin,Of Governments And Governance,14 Berkeley Tech. L.J. 619(Spring, 1999)

41.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互联网咨询中心2000年11月和澳门、香港、台湾等其他大中华地区的当局建立了一套统一规定,管理中文互联网域名,美国商务部助理部长罗德,对中国的这一政策提出了批评,他说,控制互联网的是自由市场规律。他把政府的管理驳斥为落伍的观念,说成是对互联网发展的基本不理解。他说,就象在开发荒蛮西部一样,谁在互联网占有领先地位,谁就拥有控制权,应该尊重这种市场规律。罗德还批判中国试图对互联网施加政府控制的做法。他认为政府不应当在其中起作用。这种冲突最好留给私营企业去处理。罗德说,互联网实质上就是避开政府的控制,当然他们会感到不高兴。

本文发表在《行政法论丛》(第四卷)(罗豪才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蒙张永伟博士授权在此登载,转载事宜请与张永伟博士授权联系。)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本文作者:张永伟,来自:法律桥,引用及转载应注明作者和出处。如需聘请律师,请立即致电杨春宝高级律师:1390 182 6830



关注法律桥微信公众平台 杨春宝高级律师电子名片

本站声明:

首席主持律师上海杨春宝高级律师

上海最早的70后高级律师。入选国际知名法律媒体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100位中国业务优秀律师”,荣获Finance Monthly“2017中国TMT律师大奖",并入围Finance Monthly“2016中国公司法律师大奖”,系Asia Pacific Legal 500和Asia Law Profiles多年推荐律师,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员,具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系上海国有企业改制法律顾问团成员,具有丰富的投资、并购法律服务经验。[详细介绍>>>]

聘请律师热线13901826830(咨询勿扰)
业务委托邮箱:LawBridge#163.com
法律桥:专家级律师,专业性服务
© 法律桥 LawBridge.Org Since 2000,上海杨春宝高级律师 版权所有。欢迎链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
中国上海市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15层、16层 电话:1390 182 6830 ICP备案序号:沪ICP备05006663号
法律桥网站群:投资并购律师[导航] 创业与法律 律师博客[导航] 法律论坛[导航] 法律网址大全[导航] 会见律师网 法律百科网 Law Bridge[导航]
本站关键字[法律服务-公司法案例-房地产法案例-知识产权案例-网络法案例-法律论文-律师论坛-律师服务-房地产开发-电子商务-外资并购-商业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