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苟 言 笑 的 肖 晓 琳

 

  不了解肖晓琳的人会认为她比较"冷",观众开始几年还觉得她有点"高高在上",其实她骨子里和心里都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尤其和她相处越长时间越发现她是个单纯和善良的人。其实屏幕底下的肖晓琳挺可爱,笑容也常常可掬,尤其是说起童年的趣事,她是那样的开心自得。

   其实发现肖晓琳很"帅"的人,相信不止我一个。走进肖晓琳的办公室,你会立时有一种干净、洗练的感觉。文具、稿件码放整齐,洁白的墙壁上,还挂着几幅木制画框的外国风光摄影作品,它们使狭小的空间变的开阔而富有情趣。十年来,从《观察与思考》的主播到《焦点访谈》的主持人,从《女性·社会》的制片人、主持人再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和制片人,有人发现镜头前的肖晓琳几乎很少面带笑容。
  

  "从《观察与思考》到后来的《焦点访谈》,再到后来去参与创办《半边天》,我担负的是《女性·社会》这一块的制片人,这又是很沉重的内容,一直到今天的《举案说法》,每一夭接触的都是社会矛盾交织、激烈冲撞的那一块东西,每天面对的是很多求助信,哪还能在屏幕上轻松地笑呀!"
  

  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称呼肖晓琳为"肖晓",我认为这与她的风格很协调,很一致。有人说是栏目《观察与思考》造就了肖晓琳,也有人认为肖晓琳赶的点比较"正",但不管怎样,我却认为她的成功之路与她多年来的勤奋有很大的关系。实在的讲肖晓琳不算是一个非常幸运的"运气宠儿",可以说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和肖晓琳比较熟后知道她爱喝一种茶--苦丁茶,这种茶乍喝起来有一点儿苦味儿,但是喝到最后却非常清新、甘甜。这喝茶的习惯就仿佛她的处世和人生。同时她吃饭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明显的新闻人痕迹。
  

  不了解肖晓琳的人会认为她比较"冷",观众开始几年还觉得她有点"高高在上",其实她骨子里和心里都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尤其和她相处的越长时间越发现她是个比较单纯的人。就像一位圈内人的适当评价:她这个人接触开始是有一点冷的,但迟早你会发现她是个单纯和善良的人。
  

  常有记者好奇地向肖晓琳打探:"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一脸"官司",不苟言笑?" 肖晓琳听了往往大笑起来,弯弯的细眉也快乐地问上飞扬,"人家说我很冷,整个形象看上去很理性,说中央电视台就和你罗京不会笑。我也就琢磨自己为什么不会笑哇?我想那是与我主持的这个节目的性质有绝对关系的。我觉得自己总有一种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在屏幕前一想到这些,我就很难调侃或悠闲起来,就一直形成了不会笑的风格"。
  

  其实屏幕底下的肖晓琳挺可爱,笑容也常常可掬,尤其是说起童年的趣事,她是那样的开心自得。大概是从上初中起,她每天都喜爱听广播,希望长大了去当播音员,还有一个梦更为实际,那就是当老师!除了自己的父母是湖南大学的老师外,在校园里长大的肖晓琳至今仍对那种宁静优雅的生活氖围情有独钟。
  

  有人看了肖晓琳现在的节目,很想知道她小时候的性格是否也是如此嫉恶如仇? "是的,大概受我妈妈的影响,她是典型湖南女人的刚烈个性。" 肖晓琳用不得意的口气说, "在七、八岁时我老被男孩子打得哭啊,到家里寻求保护。妈妈就把我拖到门后边,指着一根扁担说:'你哭没有用,你去打去!'"
  

  "我就拿着扁担冲出去,当然把他们吓住了。后来我就感觉到做女人绝不能服软,当你强起来的,人家反而敬重你。"
  

  她的眼中满是笑意:
  

  "可能因为我们家都是女孩的缘故,我妈妈老教导我们,那时也不会说什么自强、自立、自尊、自爱。但她常告诉我另一句湖南名言:父母有不如自己有,就是说父母有钱也好,有权力、地位也好,不如自己去挣得;丈夫有,你还隔着一只手呢!我从小就是这样被教育起来的,对我一生都有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