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很有声势的畅销书《笑容》2月下旬在全国时尚面世,作者同时身为主持人的杨君又在央视和其他银屏重大节目中光彩照人地出现,并且她在刚刚入选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的同时,不久前又做为新华社"环球20位最有影响的世纪女性"评选仪式上特邀的唯一的颁奖嘉宾为好友靳羽西、吴小莉和张海迪的得奖助场,杨君成为2001年中国影视界的焦点女性。
与杨君接触的人都对她的心态和为人赞不绝口,有着时尚明星外表的她在生活工作中是个有平常心态的女人,她静静地绽放犹如一支美丽的百合,善良、优雅而宁静。目前杨君在影视界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而且由于众口皆碑的好人缘使她无论在观众和媒体中间都有了稳定的拥护者和朋友圈。但是杨君也有自己的认识,她说分清不同的角色和把握尺度最最重要,这样你保证能在自己的每个领域都顺顺利利,同时她也认为做好一个人和接受母亲比较正规传统的训练和影响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提起母亲杨君一往情深。
妈妈是我的精神支柱
很多年以来,妈妈都是我的精神支柱,这种很深的感情,只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和鼓励,我想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从小长这么大,有很多次机会我都非常想当面告诉妈妈,但却始终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独自面对她慈爱的眼睛的时候,我到愿意做一个乖乖的倾听者,为她整一整衣领,默默地听她的问询、或者由于关心我而有的一点点唠叨,然后不住地点头,虽然她一直不是这样的唠叨人。
后来这种想告诉妈妈她对我有多重要的感觉终于让我埋没在心底,为了让她开心和放心,每一次我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渐渐地也养成了习惯。但是有很多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闪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直直地站立在我的身边,给我的极大的信心和美好的希望,我在希望中前行,并且带领很多人在希望里前行,我们走到了一个新世纪的阳光里。
这种感情时常激动着我,使我总在寻找机会能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能把心里的这个声音勇敢地告诉大家,让大家与我共同分享这种人类美好的感情和感受,直到2001年1月14日,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一个有全国一百名杰出女性参加的大会上,我做为年轻的新一代媒体工作者的代表站在了讲台上,在全国妇联副主席刘海荣女士和著名女诗人柯岩的鼓励眼神的注视下,我说,中国的女性是伟大的,母亲是伟大的,正是有千千万万母亲的勇敢、坚毅、韧性、大公无私和对我们的爱护,她们精神的伟大和强大才使得中国的将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成为可能,在这里中国女性应该成为站在世界顶端的人,让我们努力为我们的母亲们,为我们的祖国争光。我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品格的无私是最美的
妈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在我记忆中,妈妈有颗玻璃心,她高尚而美好,让人从心中尊敬她。记得小时候她管我和弟弟很严格,尤其不喜欢我们要或拿别人的东西,"君子不夺人所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是养成了我们从不接受他人馈赠和施舍,从不轻易要不该要的习惯,这种习惯后来演化为一种自尊,在我工作以后多年一直保持着。
很小的时候,我和弟弟一直觉得妈妈是个比较严厉的人,督促我们学习很不含糊,直到那次地震的发生,我完全改变了对妈妈的看法。那是一次比较强烈的地震,忽然地动山摇起来,大地在我们幼小的脚下剧烈地颤动着。只有几岁的弟弟立即怕得哭了起来。但是妈妈当时做了什么呢?她在把我们扔出院子外后,又冲进院子将父母不在反锁在家的邻居家的两个六神无主的孩子救出院子,在危机关头,完全忘了自己的安危。我永远记得幼小的弟弟在院外一遍又一遍地无可奈何地大喊着没有出来的妈妈的名字,我们怕极了,怕她不再出来。还好,她安然无恙。
从那之后,我非常非常爱我的母亲,并且从心里尊敬她,知道她是一个很善良很伟大的妈妈,是一个不怕任何困难的妈妈,我们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自豪,多少年过去了,母亲一直是我和弟弟心中的偶像。
我和弟弟崇拜妈妈,除了觉得她不惧怕困难外,还觉得妈妈美好。她的声音柔和悦耳,非常好听。记得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正值文革期间,母亲演出的剧目《沙家浜》和《海港》给我的儿时记忆印象很深。那是排练革命现代京剧,母亲扮演方海珍。我从小模仿力很强,轮到排练,母亲在台上唱,我会在台角唱,并将整台戏背唱下来。可能受母亲的影响,我和弟弟从小对音乐十分敏感,并非常喜爱。我们会识五线谱,爱看音乐家和与音乐有关的故事和书籍。我们喜欢音乐的习惯一直由小保持到现在。弟弟的口琴吹得很好,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在傍晚时分听弟弟吹口琴,夜色将浓,悠远的口琴合声就象很多童声在合唱,飘到很远很远的夜幕里去了---那时候什么都可以不想,真是美极了。从我记事起,母亲经常喜欢唱的歌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浆,让小船儿飞向远方"。这首少先队员爱唱的歌我们从小就会唱。
做一个有人生信念的人
母亲手很巧,她的毛衣织得很快,而且又快又好,所以家里所有人的毛衣都是她织的。由于这一点,我的针织技术很差。母亲不仅很勤快而且她长得非常美,她是姥姥最小的女儿,姥姥那个时代还可以生很多孩子,所以姥姥四十九岁上才生她,在老北京人中,小女儿就叫"老",所以大家就叫她"七姑娘"或者"老七"。妈妈天生是一个好嗓子,所以从小就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的,那时候每一次天安门阅兵,她说她都是那个最后跑到金水桥欢呼的方队里的。
六十年代,妈妈以京剧为职业,演过电影,她也喜欢画画儿,对颜色有很天然的鉴赏力。与爸爸的正直和宽厚互补,妈妈的性格很刚毅,她是一个很有定力的人,这表现在她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不人云亦云,而有自己的一定之规。
母亲经常告诉我要做一个有人生信仰的人,她主张女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要自强不息,而不应依靠任何人。在工作中她严肃认真,秉公办事,敬业有公心;在业务上,为人上,工作能力上也都取得了同行和同事们的尊敬。所以当我有一天踏入工作岗位后,我就一直按照妈妈的原则做事,希望像她一样出色。
我钦佩母亲,还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她是一个很乐观的人。她那时工作做得好,支持父亲的事业,并与老祖母建立了亲密良好的关系。有一次她回想七十年代初的生活时说,那时候我们家过过比较苦的日子,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每月只有八十多元钱,弟弟刚出生,除去交给幼儿园的钱,买奶粉的钱,我交学费的钱,全家人的生活费便所剩无几。从那时起,我们家中便养成了节俭简单的生活习惯。在家中,妈妈爸爸为了我们的学习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所以艰苦奋斗成为我父母多次提倡的传统美德。现在想来,艰苦奋斗中苦了母亲和父亲这一代人。但我们的家庭却是温馨的。那就是无论走到那里母亲总能将我们的小家布置的干净,清雅又充满生活情趣。我们会把墙壁刷得很白,用淡蓝的小碎花布做成窗帘儿和床单,书桌上养一盆文竹,还有一只小猫咪。这就是生活了。
母亲是一个比较注重礼貌的人,尤其看重待人接物的长幼之分,这可能源自老北京人的礼仪和家风。母亲很理解我父亲,遇事我父亲训导我们时她从不帮倒忙而是坚决同父亲站在一边。倒是奶奶更护着我们一些。母亲从小对我和弟弟要求很严格:一要功课好;二要懂事会体谅他人;三对人要有礼貌。后来我们在长大过程中也是学着这么做的。母亲是一个很宽容的人,但有时又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对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她很宽容,乐于助人,但对自己和孩子们,却十分严格。她讲究生活的秩序性,从小要求我们从哪里取来的东西必须放回原处,以便下次查找。衣物和书籍以及居家环境必须保持干净和秩序井然。后来我们也一直坚持这样做了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
成功来自坚韧
母亲对于我的影响与帮助决不仅仅局限在这些生活习惯和细节方面,她深深地影响着我坚韧的品格。母亲是一个颇有大家风范的人,她凡事不爱求人有志气,能自己完成的就自己做。母亲从来教诲我和弟弟要自立自强。古人云:"自助者人助之",凡事靠自己努力,勤奋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1989年的冬天,二月里我马上就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记得考试定在大年初三,同学们全都回家了,宿舍里没有了暖气,与我同时参加考研的女伴,在临考前一个月内全都退出了考试,还有一个是在最后几天中走的,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在冰冷的宿舍里,没有热腾腾的饭菜,时间以分钟计算,大量记忆,每天只能休息六个小时,手冻肿了,连个互相提问的人都没有了。大年三十,回城里一天。妈妈和六姨等在家中,手在妈妈的怀中捂了一个小时都没有缓过来。在极度的紧张当中我对母亲和姨妈说,坚持不住了,想放弃。母亲心疼自己的女儿。姨妈沉默不语。但第二天一早七点钟,妈妈还是把我送到在东四十条的电车站,看着我返回学校。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的早晨,在风中我上了电车却不敢回头,怕自己改主意,直到很远我才转头望去,我发现我的母亲还站在远处的街口向自己挥手,在漫漫的雾气当中,母亲那挺拔而期待的身影始终在那里,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我发誓坚持到底。
有很多人对我讲,杨君你很顺利,我自己只是觉得我在坚持自己的方向。而我每次在命运的关键处,都是母亲的鼓励使我坚持在我的道路上走下来,但坚持就意味着你要有意志力克制自己的软弱,要更为自律,丧失很多做为女孩子应得的快乐和自由时光。但是我也尝到了获得巨大成功的喜悦。所以长久以来,我事业的动力始终来自我的家庭,来自我的父亲和母亲的教诲和鼓励。有时候我回头想来,总是不免对妈妈肃然起敬。她如同中华大地千千万万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样,把智慧,勇气,爱心,善良给了我们,给了下一代人的成长。我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我愿意努力做得更好,不愧对她的一片深情。
摘编:中国视网联
媒 体 看 杨 君
|
杨 君:妈 妈 有 颗 玻 璃 心
|
2001-9-27
|
摘自:《中国妇女报》20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