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与罗燕
杨君与谢晋
杨君与史可
  第一眼见到她时,可能你会觉得她是个普通的女孩子,没有粉饰的浓妆,没有娇柔的打扮,一切
都是那样的清秀,那样的自然,然而,当你与她进行一种无拘无束面对面交谈时,你便会感到自己仿
佛是在读一本书,仿佛被一股汩汩的清泉在滋润,在净化…….
  她,就是在中国影视界大名鼎鼎的媒介评论家--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媒介传播学者、媒介观
察学者杨君。
  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的一间春意融融的茶屋里,我与杨君相识了。了解她的工作精历,仿佛看见
了七彩的生活。在过去的七年里,她的足迹走遍五湖四海,大到外国元首、名人政要、小到厨师、普
通工人,以至于 1994年的两会报道,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1996年世界环境日,1997年的香港回归
,1998年抗洪救灾,1999年国家五十大庆,20O0年走过新世纪的报道,她都采访过、报道过,有的还
是她亲自主持、参与策划的,而今天,杨君却成了一个被采访者。可是她依然是那样落落大方、那样
亲切自然,端庄秀美的仪表中时时透出平易近人的亲和力,睿智深潭般的眼里表现出的那丰厚的知识
底蕴与学者风范,令人感到心灵的激荡。
一、独特 魅力 风景
  您想让我说什么呢?说我的过去?说我的现在?还是展望我的未来?就在我的这采访刚开始进入
提问的思索时,杨君眉头一翘,那深澄清澈的两眼露出一缕明亮独特的目光,这目光直觉告诉我,独
特是杨君与其他电视主持人个同的地方,也是她的魅力所在。有一位国外著名主持人说过,有自己独
特的个性几乎是电视主持人取得成功的唯一而必要的标准。
  这里杨君给我讲了这样一个事情,那是 1992年的 5月,作为北京广播学院学生的她第一次到央视
实习,当时由她主持、采访的第一期国际经济评论节目《开放视点》,记得是上下集,录像时就在背
后贴了一张宣传画,演播室挺简单的。杨君当时就以一个电视职业人的目光,很轻松自如的将那期节
目录下来了,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在中央电视台里很少见到的独特风格的大特写,语言准确流畅,这
里面既有一个文化底蕴的功底问题, 又有一个思维敏捷的反应问题,可这些对于还是学生初上镜头的
杨君来说,却如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员般运用自如。结果节目播出来后,央视许多资深节目主持人称
赞她很到位,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实,这种独特的东西在她当学生时就是这样了,有几次国际学术会议,杨君作为主持人,作为
报告人,她一边在那众目睽睽之下滔滔不绝地讲着,又一边手里还放着幻灯片边演示边讲解,也是这
样运用自如,博得到场的专业电视人的满堂掌声。还有更叫人惊异的是2000年她和作家梁晓声等几个
主持人去北京林业大学作讲座,让她没有想到是 1000多人的礼堂,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当她上台时,
这一千多双眼睛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她却非常从容自如,在没有稿子的三个小时演讲中,不仅机
智幽默、妙语连珠,而且深邃精辟,最后又不得不延长了半个小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会后收
到很多大学生的来信,认为杨君的演讲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和勇气。
  如果说国内这些讲坛与场所是她独特魅力发挥的舞台,那么,国际的论坛更显示她那创新而又富有空灵的风采,今年的新年刚过去,忽然
间她被通知去钓鱼台国宾馆参加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大会,当时,她在没有任何准备情况下被临时叫到台上发言,这不仅同样没有讲稿,而且
面对的是来者港澳等地区的不同肤色的女中豪杰,然而,杨君却在这项刻之间理清思路,从妇女运动的解放到中国新一代电视人的出现,从女
性的思想变革到职业女性的 发展道路,在这即席发言中,她流畅的语言、深刻的理解,赢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其实有又多少次在国
际会议的论坛和演讲中,杨君用流利的英文,为中国争光,人们为她独特的魅力、独特的风采、独特的情怀而欢呼。
  的确,独特是一道风景,更何况世界上没有一个指纹相同的人,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然而,一个人做到如此完整的独特、如此有贡献的
独特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们说杨君的独特不仅仅表现在一种主持人的不同风采上,个仅仅表现在一种学者的风范上,更主要的是她还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研究影视
媒介的学者,是一个颇有明星风采的复合剂的电视传媒人。正因为如此,杨君不仅在电视的实践上常常是集策划、主持、采访、制片人等几个
角色于一身,而且最令人钦佩的是她从1998年底开始,以一个电视传媒人看世界、看人生、看文化的独特眼光,结合自己电视工作的实践、经
验出版了三本贺岁书,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浅出地将自己所见所闻的内心独白展现出来。
  1999年的《英雄辈出》是献给中央电视台四十周年和建国五十周年的礼物,在这本书里,杨君以一个普通电视人的身份,将《万家灯火》
100期的每个镜头真实地再现出来,读后让人既感到祖国大浪淘沙英雄无数的豪情,又叫人从中深深体会到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20O0年的《现在:与12位媒介人的对话》,杨君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以电视传媒人和研究这一领域学者的双重身份,用自己睿智的
眼光和坚韧的勇气,向人们全方位的展示了21世纪影视媒介人的各种内心写照。这12媒介人可以说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人生心灵故事,从他们身
上可以看到中国影视发展的不平凡的道路,这不仅对了你了解影视.走进影视.而且对你自身人格力量的认识,会增添一种清新的希望和力量。
  至于2001年的《笑容》,那更是一本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市场号召力的好书。在这本书里杨君饱蘸激情的笔端,将广大观众的熟知喜欢
的10位媒体英雄,采用电视的"面对面"直接形式,不仅把他们在影视不同岗位上奋斗人生经历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更重要的是探索人
类社会和媒介发展的前瞻性等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她思想创新的一个飞跃。因此,人们喜爱的但最近很少为人写字的金庸老先生,不禁欣然命
笔为杨君这本书作序,所以,《笑容》的价值的确实无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定会感到这本书的独特感染力。
二、土壤 勤奋 风骨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生才子,有的人脑袋瓜和长相即使比别人好一些,但也有一个在实践的加工厂中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杨君充分地认
识到这一点,所以她又是谦逊的。不错,有人说,杨君好像是为电视而生的,因为她在镜头中特别上像,而且可塑性极强,在时尚装苑里,她
是一个明星气十足的演艺人士;但在职业装里,她就是一个睿智的学者型的主持人。或轻松、或沉稳,她的状态和发挥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
信手拈来。
  然而,采访杨君,我却感到她身上那种与其他主持人不同的独特风范,那具有较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气质,那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的大
家风范,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别的不谈,就从她那一手挺拔隽秀、遒劲有力的字,你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出自一个清秀纤柔的女士之手,并且更重要的是从这字里行间

 
  果然不出所料,杨君讲到在她人生心灵与知识启蒙道路上有两个好的老师,一个是她爷爷--一位四川老的师范学校的校长,当年弃笔从戎

,参加过抗战,杨君清晰地记得在她刚上小学时,她和弟弟被70多岁的爷爷严格要求,背诵了全部《占文观止》和《历代诗词选》。那是一段
难忘的岁月,不管是酷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放学回家或是在假日里,爷爷不仅要她一遍又一遍吟诵那些名句佳作,而且叫她一笔一划

地练习毛笔大字,有时爷爷在家作诗吟诵,还让她在旁指出韵脚平仄是否押韵。爷爷还告诉杨君,作文作诗作词最高境界就是学会白描,自然

、清纯而不雕琢,这一点对于做人也是如此。正是爷爷这棵参天大树对她一点一滴的浇灌、扶植,使她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丰厚知识的滋润,为
她今后人生路打下了坚实的营养基础。
  另一个老师就是她的母亲。
  如果说爷爷是她知识的浇灌者,而母亲却是她人格力量的榜样。杨君怎么也不会忘记,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惊动世界的大地震,当时杨君感
觉到地动山摇,她和弟弟吓得哭了起来,但是,杨君的母亲却在这时不知怎么十分镇定、十分从容,什么话也没有说,匆忙之中把杨君和弟弟
扔到院子外面后,又一次奋不顾身冲进了院子,将父母不在而又被反锁在家的邻居家两个孩子救了出来。母来这一英勇救人的举动如一幅美丽
动人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杨君幼小的心灵中,从此,她感到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人生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坚定的走着。
  谈到这里,杨君情不自禁的回忆起 1989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当时她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考试日期是那年的大年初三,她岁数很小,还是
一个纤弱单薄的小女孩。可是,那天她赶到学校准备复试时,由于学校放假,没有暖气,没有热气腾腾的饭菜,更没有一个同学,一切都是冷
冰冰的。当时,她咬着牙,复习、背诵单词,手冻肿了,脚冻僵了。再加上每天只能休息6个小时,她实在坚持不住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将
冻肿了的双手捂在母亲的怀中,诉说着自己这艰辛的遭遇,然而,母亲望着她默默无语,只是用自己全身的热量深情地温暖着她,直到暖遍了
她的心头才放下她的双手。
  但是,第二大清晨,也是在那寒冷的风雪中,母亲却毅然把她送到回学校的电车站,她悄悄回首一瞅,发现母亲的日光是那样执著,又是
那样深情,直到电车走了很远很远,她看到母亲深情的目光仍然在凝视着她。
  哦,这就是一种崇高的母爱与无声的人格力量在哺育着她,漫漫地,造就出她永远学习、奋斗不止而又高雅、自然的性格。同时,在实践
中,许多师长与同学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又给了她新的人生启迪,如高晓红大师姐在身患严重关节炎时一瘸一拐来给学生上课,从来没有耽误过
,叶家铮老师、王纪言老师、朱羽君教授从做人做事上严于律己,奋发进取,正是从这些平凡动人的师长与同学中,她汲取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特别可敬的是杨君在采访国内外政要、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中,她一边采访一边认真学习他们身上的那样一种风范、一种斗志、一种气节
,从而慢慢地融化在自己脑海中,逐步形成了自己那种特有的风采。
  1994年她采访当时建设部部长侯捷,当时他的女儿得了癌症己经离开人世,而他自己也患癌症在身,但这位兢兢业业的老部长为了全国农

村和城市的安居工程,忍着个人极大的痛苦,日夜操劳,四处奔波。采访时,侯部长对国家安居工程是那样心急如焚,对个人的安危却又是那

样豁达开朗,这不得不令杨君的心灵为之感动。现在,尽管侯部长也离开人世,但杨君一谈到这里,总止不住热泪盈眶。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期间,杨君作为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唯一的驻会主持人,采访了从一个农奴成长起来的内藏自治副主席次仁卓嘎,心
灵更是一种极大的震撞。尤其是看到她在妇女大会的西藏新闻发布会上独自一人舌战几个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记者,杨君从她那从容不迫、处

变不惊的气节中看到中国女性的骄傲和尊严。  

  正因为如此,当杨君以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身份采访日本天皇、西班牙首相时,显示出的那种不卑不亢、大方得体、娴熟自如而又从容
不迫、机智灵活的风度,受到了良好的评价。
  所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当年毛主席.周恩来的翻译冀朝柱在接受杨君采访后,称赞杨君是自己见到的中国最棒的电视访问节日主持人。
,我们从中可窥视到杨君刻苦学习成才的人生经历。
三、优雅 激情 创新
  老实说,采访杨君,与其说是一种交谈,一种学习,一种感受,还真不如说是一种享受。因为她的优雅,就如一阵和熙、清纯的春风,她
的激情,恰似一团闪动着青春的火焰,而她的创新意识,又让人听到一首高昂的奋斗不止的壮歌。
  这绝不是简单恭维的夸张,而是一种是实实在在的体会。
  在谈到自己人生的辉煌时,杨君对这些并不很得意,但也不是冷漠,而是显出一种非常平和、清醒的心态。她说:"我从17岁开始读书,那
时候自己的条件很好,还受哥哥姐姐的宠爱,但妈妈告诉我,你除了学会许多本事以外,最重要的是就不能靠外表做事,而要靠脑子做事。所
以,我的影视之路顺顺利利,我认为并不完全靠机遇和运气,而是靠自己平常的学习与积累,在每一次选择和把握的时候,自己掌握的度都很
适当。"
  这个度是什么?就是一种自我测量的人生尺寸。
  因此,她在取得成就与赞扬时,总是用一种平常的心态与科学的方法来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杨君对我说了这样一件小事,在一次和著名
摄影师合作的拍照中,她碰上一个形象特别靓丽、光彩照人的模特,但就是不懂得珍惜自己,状态很不好,敷衍了不一会儿就匆匆而去。她说
自己不是红灯酒绿,就是疲于奔命的应酬,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更谈不上什么修养。天天回家很晚,第二天工作状况极差,但又不敢放弃这样
的应酬,怕错过机会。后来杨君就真心诚意地把自己生活的体会告诉她。她说,"作为一个演艺人,如果越想有艺术生命或者维持一个大的名气
,那么一定要尽早让自己的生活简单化。除了特别好的同学和朋友,我几乎不愿出去应酬。但我在自己事业的方向上,一定努力去做,去提高

自我修养,有些该放弃的就应该放弃。那样你每一天才会精神饱满、充满希望和信心。"

  杨君就是这样,放弃了很多女孩子特有的那种脾气、抱怨、颐指气使,不与人为善等等,再比如她放弃了很多男人才有而女人绝不该有的
那种习惯,大喊大叫、语言工作方式不恰当等等。"我就是按部就班地做事,温文尔雅地做人,这一点丝毫不影响你的工作是否灿烂,相反还
会得到人家的欢迎,提供更多的机会,其实做一个优雅女人又有什么难呢?"
  优雅是她人生的心态,激情是她事业的动力。杨君对自己电视事业的钟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像钟爱自己的家庭一样。她说,工作、家
庭、将来拥有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女人的三大权力,可是,为了这钟爱的电视事业,她心灵里喷发出的一阵阵炽热的激情,驱使她无论是在国
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是主持、还是采访,她都是那样专心致志全心地投入。1993年5月,杨君被点名派驻芝加哥美洲东方电视台担任主持人,
由于为了节约经费,同去的三人要干十几个人的工作,而全天要承担10小时的播出量。任务是极其艰苦的,但很有意义。"只要一想起来代表国
家,我就心里充满激情。"1993年8月28日,中国的电视节目第一次在美洲播出,从此中国在世界的声音洪亮起来。1994年,杨君圆了她心中"
行万里路"的梦想,而且使她的心离老百姓更近了。那一年,她作为一个主持人和访问人受命组织摄制小组随国务院外宣办等十几家国家媒体单
位组成的大型节目"环渤海行"行动,要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走遍全国五省两市25个城市。为了拍摄的真实与细致,没有采用飞机拍摄,而是坐在
汽车轮子上走了几万公里,一地一地采访,一站一站地拍摄。杨君有时候的角色跳跃得那么大,但是收获却是让自己的心灵更加丰富多彩了。
1995年,杨君调入了社教中心,从此荧屏上多了她的笑容,主持人的行列里更多了她挺拔隽秀的身影,在这里,她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在自己的
领域里越飞越高了。
  这种工作的成就和事业的辉煌,用杨君的话说每一次挑战和成绩都是在她每一天极少睡眠和与时间争分夺秒中诞生的。"但是我的心是快
乐的,你没有看到我眼睛里的笑意和脸上的笑容吗?"
  是的,杨君依旧是那么年轻和灿烂。
  杨君的创新也是有目共睹的。这种创新,不仅仅是说她事业上的发展与成果,而主要体现她在做一个女人、明星与事业、时尚的关系上,

有着一种既驾驭那么娴熟又处理得那么完善的令人钦佩的境界,这不能不说是杨君的一个创新。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杨君发表这样一段个

人的精辟见解,她说:人生的哲学其实是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有让自己生活的好的责任和权利,如果你放弃了,那么说明你性格上有缺陷而不能

怨无尤人。搞演艺的人尤其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性格,那么你才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需要你在这个方向的坚持和良好的心态和状
态,所以你要有毅力让自己每天有美丽的风度和样子,而不能在生活中毫无节制,毫无规律,同时,你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至少做个有
心人,而不会被社会时尚和思想潮流淘汰,你还要有女人应有的正常有家庭和亲情,这样你才是社会中健康的一分子,你还要努力使自己成为

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那么你就不会枉过一生。

  哦,这就是杨君,一个实实在在、自自然然、真实本色的杨君。
  当我再一次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她时,忽然间,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杨君,不就是我们当今荧屏中的一朵独特清纯的百合花吗?
杨君与田华.王玉梅
杨君与谢晋/高鑫/小演员

 

媒 体 看 杨 君
杨 君——荧 屏 中 的 一 朵 独 特 清 纯 的 百 合 花
杨 君 简 介 杨 君 新 档 案 杨 君 介 绍
相 关 链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