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畅销读物《现在》、《笑容》,《今天》。2001年在她刚刚入选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的同时,又成为新华社“环球20位最有影响的世纪女性”评选仪式上唯一的特邀颁奖嘉宾,2002年杨君更是再上层楼,除了入选世界杰出职业女性外,继2001年担任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持人和大会联合主席外,2002年再次担任该论坛的大会主持人和执行副主席,并出版《今天》(与谢晋联合出版)和《我们:中央电视台马年主持人访谈录》,可以说杨君是近年来中国影视界的焦点人物之一。
现在
人在年轻的时候,常常充满激情地期待成长;年纪大了,精力不那么旺盛了,又颇觉力不从心。人似乎总希望自己不是现在的年龄。但这种心理有点反常。假如我们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而终日盼望成长,或者留恋青春只沉浸在“美好的早年”之中,那就必将在现实生活中败阵。“我们的现在便一无所用”。——摘自《我们的现在》(《读者文摘》)
杨君的爷爷在抗战时期曾是四川某师范学院的院长,老人家晚年闲来无事,就把一切心血都倾注在孙女身上。五岁到七岁之间,杨君每天要写三十篇柳体大字,并背诵了《古文观止》和全套十六本的《历代诗词选》。或许杨君对于文字的爱好就是在这时培养起来的,加上杨君的记忆力好,从小很有语言天赋,所以后来语言表达也成为了她的长项。高考的时候,出于对朱自清和周培源先生们的仰慕,杨君报考了离清华园很近的北京大学,最后阴差阳错,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因为自己没能成为八千精英中的一分子,杨君还失望了好一阵子。10多年后,北京大学出版社接受了杨君的专著《现在》,对她来说,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安慰了。
1989年,杨君以广播学院研究生文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电视系。当时有人讲,电视系的研究生是千里挑一,而女孩子学电视系的研究生比例更少一点。杨君就是这样硬碰硬给选拔出来的,并为很多同学所佩服.1989、1990两年在校读书期间,不少学生受了出国潮的影响,辛辛苦苦考上了研究生后又退了学。杨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没有回头甚至是犹豫的可能性,因为包括父母亲人朋友在内许多人提醒她:“你在电视系研究生中,岁数小,成绩也最少。”
1989年8月,杨君考上研究生后实习的第一站选在了沈阳电视台新闻部。在这里生活的一个月,在她看来是自己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时光。在那里,杨君拍摄了自己写稿、采访并作为出镜记者的第一部电视作品。那是一个有关于沈阳市禁建楼堂馆所的深度批评报道,由于采访层次不温不火,出镜记者风采粲然,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从那之后她就与电视结下不解之缘.
从1993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1995年调到社教中心至今,8年多来,她常常是策划、主持、采访、制片人同时做,其中有很多节目还得到了政府一等奖。
最近4年,杨君每年都捧出一部30万字左右反映媒介人思想、生活和工作的作品,有《英雄辈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现在:与12位媒介人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笑容:与媒体英雄面对面》(中国电影出版社),《今天:21世纪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还有《我们:中央电视台马年主持人访谈录》等,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田安莉在回忆杨君的故事时这样写道:“记得再见到杨君时是我已到了上海东方电视台以后。那天接到她的电话,很高兴也很意外,但更意外的是见面后她告诉我她是来参加上海国际电视节的,组委会邀请她在电视节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她的一篇获奖论文。说这话时,杨君的语气淡淡的,没有丝毫的炫耀。但我知道,在上海国际电视节上宣读论文或做学术报告的都是各国电视行业里的知名人士,并且都极有资历,而杨君那一年才二十多岁,是那一届上海电视节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最年轻的一位专家‘学者’。”
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首先是她人格的成功。”
对杨君来说,从女孩到女人,是一种内心的成长,人格的成长。人格的成功意味着,对人对事的态度要客观,有原则,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在事业、家庭和周围的人之间取得平衡。家庭关系,不只是女人与丈夫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父母公婆。“老人和幼儿是社会的一种弱势群体。做为一个人,做为一个女人的义务就是给弱势群体一种希望,使他们能够生活在希望中。永远要让自己和别人活在希望中。如果所有人生活在对未来的期待当中,父母长寿,孩子健康成长,朋友和周围的人也会因为你的存在觉得活着有意思。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得有趣。有些人并不是无事可做,但他活得不振作,空虚,看不到希望。”
杨君说,这样的氛围对女人很重要。活在希望中的感觉最好,让自己一直很年轻,毕业十年了,岁月没有在她脸上与心中留下一点痕迹。和从前一样,每天感觉都不错。“搞演艺和影视的人尤其要有一个好性格,那么你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你需要各方面的坚持和良好的心态。所以你要有毅力让自己每天有美丽的风度和样子,而不能在生活中毫无节制;同时你还要不断加强专业,至少做个有心人,而不会被社会时尚和思想潮流淘汰;同时你还要有女人应该有的正常家庭和亲情,这样你是健康社会中的一分子。永远保持一个心灵和外在
都美丽的女人的本色,自自然然地工作和生活,别管在你外围发生了的一切的一切。”
优雅
“优雅,就是品质加风度。优雅,就是一个合适的尺度。”
“教养是一种综合素质,要做到掌握好尺度和分寸。一个人优雅,就是做事恰到好处。对女人来讲,尺度就是话说到,事做到,把握好火候,心里有数。过了和不及,都是不到位。尺度就是到位,合适。”
在杨君眼中,女人要做到善解人意,使周围人都能够感觉放松。女人的存在,正如空气,不一定要有眩目的色彩,不一定要有馥郁的气味,但它仍然是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女人在家里就要做个小女人,把丈夫推到前面去,有困难他自然会想到来帮助你。在家里不要做女强人,首先要是个好女人。对于一个婚姻中的女性来说,她首先是女人,其次是妻子,第三才是独立个体,否则你的人生就是不健康和不完整的。我始终认为女人和事业是两个谁也挨不着的不同领域,要把这些事情想明白再做事。我们现在的女性由于受了教育都变成了知性女人,就是有自己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和头脑。女人就是女人,不会由于干了点事,女性器官特征就变了,变得膀大腰圆,声若洪钟,那样挺可怕的。女人应该有女人应该有的善良、贤惠和细心,绝不应该有了一点知名度就脾气大变,目中无人。”
童话
“在童话故事中,主人公们的结局往往是这样一句话:从此他俩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幸运的是,我的故事也是如此。”
在大学里,杨君结识了自己的先生——他现在在全国政协工作,当时他还是一名电子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转眼之间,两个人认识已经有十来年,婚龄也已经有8年之久,了。迄今,杨君依然庆幸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他,她相信一定有一种必然的力量将两个人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两个人时常想法都一样,特别默契。用杨君的话讲就是彼此之间没有磨擦力,双方都认为对方更了解自己,也更明白彼此心里要做的事。从恋爱时起,两人就每两个星期去看一次电影,一直到现在,也把它当作是惟一的,也是最好的休息方式。有时电影院里的人都嘻嘻哈哈,可是两个人却只是坐在那里,让心静静地感动。两人可能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很是亲热,但一个眼神,一朵微笑,就可以明瞭彼此的心意,彼此之间也更加敬重对方.
所以杨君总说,在家庭中默契万岁.因为默契使人内心平静而安详.在杨君看来,婚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女人有权利让自己过得好,也有义务使家人得到幸福,有义务善待自己周围的人。平和与平淡,希望与温和就是最理想的婚姻生活。杨君理想中的家庭亦是如此,干净整洁,清新淡雅足矣。在这个白色基调的不大不小的天地里,陈设着一些浅的家具,点缀着自己收藏的小花边和各种玩具.而她最喜爱的,是自己亲自精心选制的碎花窗帘.那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
而于杨君来说,没有什么业余时间,职业就是自己的爱好。生活中的杨君,不爱旅行,不爱逛街,除非同学结伴同行.工作之余有空就在家里听听音乐、看看影碟,有时也会与知心好友煲煲电话粥,心情好的时候会为既是学者又是官员的老公先生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等亲人回来品尝,一年有时也宴几次宾客,但是生活还是比较简单.简简单单,平平静静,这种感觉她说自己很喜欢.
明星档案
喜欢的格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喜欢的颜色:白色、蓝色,绿色
喜欢的明星:吴小莉、奥黛丽 ?赫本
喜欢的作家:钱钟书、冰心,林语堂
喜欢的食品:清淡食品、茶
1985年7月 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
1989年2月 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传播学研究生
1992年5月 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参与创办《环球经济评论》
1993年4月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美洲东方电视台,担任主持人
1993年9月 成为中央电视台对外新闻部《纪实十五分钟》主持人记者
1994年 中央电视台组建海外中心,合并新闻栏目《纪实十五分钟》和《中国新闻》,组织环渤海系列节目,出任”中国九四中国部长新思
路”系列节目访谈人.
1995年 应邀调往社教中心参与新栏目《半边天》的创办,担任主持人
1995年3月 主持并制作20集系列节目《世界妇女“平等/和平/发展系列谈》,首次提出“妇女与环境”的选题
1996年1月 参与创办新栏目《万家灯火》
1996年11月应邀参加上海电视节,为电视节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宾
1999年7月 主持并制作大型特别节目《国庆五十周年电视直播纪实》
1999年12月出版国内第一部电视贺岁散文集《现在:12位媒介人的对话》
2000年, 获得中国人口文化大奖.
2001年1月 出版《笑容:对媒体英雄面对面》一书,金庸为笑容做序,对杨君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2001年5月,担任21世纪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主持人并与谢晋联合当选大会联合主席.
2002年,出版<我们:中央电视台马年主持人访谈录>和<今天:21世纪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
2002年5月,担任2002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大会主持人并兼任大会执行副主席.并入选WHO'S WHO 世界杰出职业女性.
2002年10月参加上海亚洲音乐节,担任主持人,并出任香港"两地影视业大型交流活动"总主持人.
摘编:视网联
媒 体 看 杨 君
|
杨 君——成 熟 女 性 的 心 路 历 程
|
2002-10-22
|
文/张福洪 摘自《中国女性》海外版
|